第三部分 妇产科护理学
序号 重要内容 预测科目
1 女性内生殖器官 卵巢、输卵管、子宫、阴道 ①
2
测量第 5 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
是:
骶耻外径 ①
3
阴道穹隆 围绕子宫颈周围的组织 ①
阴道后穹隆 深,腹腔最低点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 ①③④
4 经产妇宫颈口性状最可能为 横裂形 ①
5 子宫颈外口鳞、柱状上皮交界处好发 宫颈癌 ①③④
6 月经来潮后子宫内膜再生来自于 功能层 ①
7 腹腔手术后预防膈下脓肿: 半坐卧位
8 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是: 阴阜
9
圆韧带 维持子宫呈前倾位 ①
宫骶韧带 间接保持子宫前倾位
①
阔韧带 保持子宫在盆腔中央 ①
主韧带 固定子宫不下垂 ①
10 孕妇,检查发现明显下肢静脉曲张应: 避免两侧交叉或盘坐
11 原始心脏于胚胎第四周开始起 循环作用 ①③④
12 为诊断该妇女是否早孕,最常监测的激素 促绒毛膜性腺激素 ①③④
13 最常用协助诊断早孕辅助检查方法 尿妊娠试验 ①③④
14 若卵子未受精,黄体开始萎缩是在排卵后: 9~10 天 ①
15
卵巢排卵后黄体形成,若卵子未受精,则黄体寿命一
般为:
12~16 天 ①
16 胎盘的形成时间是: 妊娠 12 周末 ①
17 黄体寿命为: 12-16 天,平均 14 天 ①③④
18 基础体温测定: 了解有无排卵 ①③④
19 促进子宫内膜增殖及修复: 雌激素 ①③④
20 限制子宫内膜增殖: 孕激素 ①③④
21 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协同作用是: 使乳房发育 ①
22 一次月经的平均出血量大约为: 50ml ①③④
23
促使阴蒂、阴唇和阴阜的发育,促进阴毛、腋毛的生
长:
雄激素 ①
24
对性腺的发育成熟、维持正常月经和生殖功能具有
重要影响:
甲状腺素 ①③④
25 为产后泌乳做准备: 胎盘生乳素 ①
26 满 20 周手测子宫底高度: 脐下一横指 ③④
27 满 24 周手测子宫底高度: 脐上一横指 ③④
28 满 32 周手测子宫底高度: 脐与剑突之间 ③④
29 满 36 周手测子宫底高度: 剑突下 2 横指 ③④
30
枕先露的分娩机制: 1)衔接;2)下降;3)俯屈;4)内旋转;5)仰伸;6)
复位及外旋转;7)胎儿娩出
③④
31 临产的标志为: 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 ①③④
32 可靠的分娩先兆: 见红 记忆口诀:鲜红-先→红 ①③④
33 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IgG ①
34 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的关系称为: 胎产式 ①
35 最先进入骨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: 胎先露 ①
36 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: 胎方位 ①
37 分娩过程中,胎儿先露部最常见的是: 枕先露 ①
38 妊娠胎心音听诊最清楚的部位:
24 周前:脐下正中
24 周后:枕先露→脐下左右两侧
臀先露→脐上左右两侧
③④
39 产后宫缩痛由子宫收缩引起: 2-3 日自行消失 ③④
40 先兆流产与难免流产的主要鉴别点是: 宫颈口是否已开 ①③④
41 自然流产连续 3 次或 3 次以上,此种流产为: 复发性流产 ①③④
42 输卵管妊娠破裂时腹痛的性质是: 撕裂样疼痛 ③④
43 异位妊娠就诊时的主要症状是: 腹痛 ①③④
44 测定胎盘功能最常用的方法: 测定尿中雌三醇值 ①③④
45 足月儿脐带的数量: 一条脐静脉和两条动脉(一静二动) ①
46 正常胎动次数每小时: 3~5 次 ③④
47 正常妊娠每周体重增加不应超过 0.5kg ③④
48 正常妊娠孕妇在整个妊娠期体重平均增加 约 12.5kg ①
49 初产妇胎头衔接多在: 预产期前 1~2 周 ③④
查看全文,请先下载后再阅读
*本资料内容来自壹优学医考,仅供学习使用,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
8.54MB 下载:8569次 下载
8.54MB 下载:8569次 下载
8.54MB 下载:8569次 下载
8.54MB 下载:8569次 下载
8.54MB 下载:8569次 下载
8.54MB 下载:8569次 下载
8.54MB 下载:8569次 下载
8.54MB 下载:8569次 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