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壹优学!

登录 | 注册 备考题库 精品课程 备考教材 尊贵私塾 首页

13126954588 周一至周日:9:00-21:00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备考资料 > 医师资格 > 中西医执业

专享 方剂学小总结.pdf

15.76MB 下载数:413 浏览: 更新时间:2024-08-16

立即下载

方剂学小总结

❉同一药物在不同方剂中的配伍意义❉

1.薄荷

桑菊饮——疏散风热

凉膈散——清利头目——川芎茶调散

普济消毒饮——疏散头面风热

逍遥散——透达肝经郁热

2.桂枝

枳实薤白桂枝汤——通阳散寒,降逆平喘

桂枝汤——祛在表之风寒

温经汤——温经散寒,通行血脉

当归四逆汤——(配合当归)养血温经

五苓散——温

阳化气以助利水

苓桂术甘汤——温阳化气,平冲降逆(针对目眩心悸,短气而咳)

炙甘草汤——温心阳,通血脉

3.黄芪(以黄芩为君药)

①当归六黄汤→主治 →黄芪

②当归补血汤→主治 →黄芪

③补中益气汤→主治 →黄芪(用量最大)

④玉屏风散→主治 →黄芪

⑤补阳还五汤→主治 →黄芪

⑥防己黄芪汤→主治(肢节疼痛) →黄芪

4.乌梅

二陈汤——收敛肺气

梅丸——酸以安蛔,使蛔静痛止

5.吴茱萸

温经汤——散寒行气止痛(针对冲任虚寒,瘀血阻滞证)

吴茱萸汤——温胃暖肝,降逆止呕(方剂本身温中补虚,降逆止呕)

6.升麻

清胃散 普济消毒饮

补中益气汤

济川煎——升举清阳,使清升浊降而助通便(寓通于补)

四逆散(柴胡、枳实)——一升一降,舒畅气机,升清降浊

❉方剂的特殊意义❉

辛凉平剂(银翘散) 辛凉轻剂(桑菊饮)

辛凉重剂(麻杏甘石汤) 逆流挽舟(败毒散)

苦寒直折(黄连解毒) 以泻代清(凉膈散)

透热转气(清营汤) 先入后出(青蒿鳖甲汤)

刚柔并济(黄土汤) 三补三泻(六味地黄丸)

少火生气(肾气丸) 辛开苦降(半夏泻心)

通因通用(大承气、芍药) 塞因塞用(济川煎)

抑木扶土(痛泻要方) 木火刑金(咳血方)

培土生金(参苓白术散) 金水并调(百合固金汤)

水虚火不实(导赤散) 火郁发之(普及消毒饮)

甘温除热(补中益气)

❉方剂重点配伍特点❉

1. ————发中有补,散中有收,邪正兼顾,阴阳并调(桂枝汤)

2. ——以大寒之剂,易为清补之方(竹叶石膏)

3. ————阳明气分热盛证代表方剂(白虎堂)

4. —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,直须凉血散血(犀角地黄汤)

5. ——辛开苦降,寒热并调,补泻兼施(半夏泻心)

6. ————补血而不滞血,行血而不伤血(四物汤)

7. ————宣上、畅中、渗下(三人汤)——身热不扬

8. ————消补兼施,补重于消——健脾丸

9. ————欲降先升”“寓通于补”——济川煎

10. ——“通因通用”“寒因寒用”“釜底抽薪”“急下存阴”

11. ————心脾同治,重在补脾——归脾汤

12. ————纯补无泻,阳中求阴——左归丸

13. ——标本同治、心肾两顾——天王补心丹

14. 以补为固,补而兼疏——玉屏风散

❉方剂重点药物配比❉

补阳还五汤——黄芪:当归=20:1 当归补血汤——黄芪:当归=5:1

当归六黄汤——黄芪:当归=2:1

竹叶石膏汤——麦冬:半夏=2:1 麦门冬汤———麦冬:半夏=7:1

左金丸————黄连:吴茱萸=6:1 六一散————滑石:甘草=6:1

小建中汤———桂枝:芍药=1:2 桂枝汤————桂枝:芍药=1:1

❉特殊药物组成的方剂❉

生地、熟地同用:百合固金汤,

黄芩、黄连同用:普及消毒饮、半夏泻心汤

黄连、黄柏同用:白头翁汤

黄芩、黄连、黄柏同用:黄连解毒汤

小承气汤:麻子仁丸

大承气汤:黄龙汤

调胃承气汤:温脾汤、防风通圣散、桃核承气汤


查看全文,请先下载后再阅读

*本资料内容来自壹优学医考,仅供学习使用,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